案例深度解析
正如丹丹的老师币所说,丹丹身上并没有多大的问题,只是性格有点孤僻,不太合群而已。
什么是不合群呢?从心理学角度分析,这是一种退缩性行为。不合群的孩子性格孤僻,社会交往能力差,时间长了,心里有无能感,逐渐变得自卑,富有攻击性。
在我们身边,有很多因孤僻而不合群的孩子。据调查结果显示,有90%性格孤僻的人不愿意和别人交往,之所以如此,都是由于父母的“不闻不问”。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“性格孤僻”的问题,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和伙伴交往。直到长大成年,这些孩子也没有在人际交往上“开窍”。
不合群的孩子,表现也不尽相同。3岁之前,最典型的表现是不愿意别人碰自己、拿自己的玩具、吃自己的食物等。3岁之后的表现有:爱蹲角落、出门不说话、喜欢一个人玩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、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、爱捣乱、容易和别人产生冲突等。
为什么孩子会有孤僻的性格呢?
心理专家认为,孩子之所以孤僻,是因为他很容易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。比如以下几点:
(1)不良环境的效应。
现代城市里,孩子居住环境闭塞,缺少玩伴,而父母往往在忙于工作,邻里之间不常进行交往……每天和孩子相伴的不是爷爷奶奶,就是一堆冷冰冰的玩具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不爱说话、不愿意和别人交往,甚至性格孤僻。
(2)教养方式不当。
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吃亏,比如他和小朋友闹矛盾时,父母就会告诉孩子,该怎么做自己才不会吃亏、遇见什么样的小朋友不要和他交往、学会保护自己的玩具、零食等。父母的出发点是帮孩子远离危险,却不知这样也会让孩子变得孤僻、不爱与人交往。
(3)“斥责效应”的影响。
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,往往会发生一些小“纠纷”。比如弄坏了小朋友的玩具、弄疼了对方、偷吃了零食、弄脏了衣服等。遇到这种情况,父母很可能会斥责孩子,责令孩子下一次不许再这样。事实上,孩子遭到斥责后,就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一种恐惧心理,不知道该如何和小朋友交往。久而久之,就变成了不合群。